学科建设的主要研究方向

发布者: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:2007-09-08浏览次数:24

近几年中,学院教师在科研方面不断加大激励措施,使学科建设具有较为坚实的基础,现已形成了三个相对稳定,具有较强优势,其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。

研究方向一: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

迈向21世纪后,人们进入了信息社会。一场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教育改革,以排山倒海之势在世界范围内兴起。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支持下,以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相结合,改革传统教学理念与方法,取得了显著的成果。近年来,本研究方向有计划、分步骤的进行教学实验观察,在学术带头人谢军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潜心研究、大胆实验下,我校体育教育训练学在信息化道路上迈出了十分可喜的一步。近年来,在核心期刊发表与研究相关论文4篇,省级论文10余篇,主持省(部)级课题4项,研究成果获省(部)级一等奖1项,二等奖3项,一批本科生参与课题研究,本科毕业论文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,形成了鲜明的特色。

研究方向二:体育社会化理论与进程研究

社会化既是一个学习的积极过程,也是社会发展的过程。通过探索我国体育社会化,以及在现代社会生活、当代竞技体育、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中的现实意义,使中华民族体育进入竞技运动赛场,为世界体育文化作出应有贡献,并使之更好地为全面贯彻实施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》和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服务,以加速我国体育社会化进程。同时,体育运动作为人民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,它作为社会化的一种表现形式,正日益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,它所带给人们的健康与快乐是其他项目所不能比拟的,因而,体育的社会化也就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。本研究方向带头人李学武副教授在从事15年的体育学教学与研究的基础上,近些年已获得一批可喜的研究成果。在办学过程中,本方向已经建立了合理的学术梯队,现有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6人,中级职称2人,学术梯队中有硕士2人,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前景。

研究方向三:大学生体育锻炼与体质健康研究

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》是《国家体育锻炼标准》的一个组成部分,是《国家体育锻炼标准》在学校中的具体应用。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》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“学校教育要树立‘健康第一’的指导思想”的精神,促进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,上好体育课,增强学生的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,把学生培养成为德、智、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。对于在校大学生要达到相应得体质健康标准,进行体育锻炼是一个较为重要的手段。本研究方向带头人邓卫红副教授在从事近20年的体育教学与体育学科研究的基础上,已获得了一些可喜的研究成果。在长期从事该方向的教学过程中,本方向已经建立了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,现有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3人,中级职称的教师5人,学术梯队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5人,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前景。